历届“国际博物馆日”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

[2015-05-19]
来源:弘博网     

  Museum,本意是“缪斯的崇拜地”寓意着博物馆是一个向公众展示知识之地.
  古希腊时代已离我们远去,如今,博物馆不只具有向公众展示知识的功能,它更承担着文化、社会、经济等人类社会各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引导者这一角色。
  在5月18日这一天,2015年第39个国际博物馆日所倡导的主题"博物馆致力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足以引起每一个人的深思。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届“国际博物馆日”都带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思考。

  博物馆关注社会变革和发展
  2015年:博物馆致力于一个可持续发展社会
  2013年:博物馆(记忆+创造)=社会变革
  2012年:处于变革世界中的博物馆,新挑战,新启示
  2010年:“博物馆促进社会和谐
  2009年:“博物馆与旅游
  2008年:“博物馆:促进社会变化的力量
  2002年:“博物馆与全球化”
  2000年:“致力于社会和平与和睦的博物馆”
  1992年:“博物馆与环境”

  博物馆与文化传承以及文物的收藏与保护
  2011年: 博物馆与记忆
  2007年:“博物馆和共同遗产”
  2004年:“博物馆与无形遗产”
  1999年:“发现的快乐”
  1997年:“与文物的非法贩运和交易行为进行斗争”
  1996年: “收集今天 为了明天”

  博物馆与社会群体和文化
  2006年:博物馆与青少年
  2005年:博物馆:沟通文化的桥梁
  2003年:博物馆与朋友
  2001年:博物馆与建设社区
  1993年:博物馆与土著居民

  博物馆自身
  2014年: 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
  1995年:回应与责任
  1994年:走进博物馆幕后

  博物馆人面对的十个可持续发展问题
  1宗旨中是否明确阐明涉及具体的社会/环境的价值观?
  2是否做过市场调研,用标准检查程序确认现有定位是否合适?
  3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是否间断性的评估自己的宗旨和使命?
  4博物馆的人员构成能否反映所处区域和该馆特点?
  5有无积极地将办新展和活动的思考与外部的建议相联系?
  6有无积极地探讨和追求与企业家的合作去推广自身使命?
  7有无建立负责制的框架体系并以此去评判内部效应和外部效果?
  8有无自觉客观的监督研究发现并将其运用在可实施的教育领域?
  9资金来源是否多样化,从满足本馆使命到其他具体功能和项目?
  10博物馆对自身性质和目的的阐述有无逐步的调整和变化?
  (以上内容整理于首博"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对话活动"嘉宾朱扬明先生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