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产品设计,各大博物馆齐卖萌

[2015-02-10]
来源:中国文物网     

   台北故宫的“朕知道了”胶带纸、翠玉白菜伞,北京故宫的朝珠耳机、顶戴花翎官帽伞,三星堆博物馆的面具饼干……博物馆文创争相卖萌,文物艺术衍生品渐近大众视野,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艺术衍生品及其产业是大众化艺术消费的一个重要支点,艺术衍生品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1、台北故宫 “朕”又来了

  2013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朕知道了”胶带曾风靡一时,继系列胶带爆红之后,台北故宫的萌物纪念品日渐火爆。如今台北故宫的纪念品货架上,随处可见“朕”的身影。随着“朕”相关文创产品的火爆,台北故宫又推出了一系列文创新品,如印着“朕就是这样皇帝”、“朕就是这样汉子”和“戒急用忍”字样的手环、连帽衫等,乔装成“密奏”、“圣旨”和“钦定一甲第一名”的明信片,以及上书“知道了”的束口袋等等。
     

20141222052305409

台北故宫翠玉白菜伞

20141222052416509

台北故宫“朕知道了”胶带纸

  2、北京故宫厚积薄发 

  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个博物馆文创先行者相比,北京故宫博物院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对博物馆文创的重视也是不可小觑的。近来,一批北京故宫的文创商品持续蹿红,深受追捧。如以假乱真的朝珠耳机、顶戴花翎官帽伞、“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奉旨旅行”行李牌……

  在数字文创产品方面,北京故宫推出的一系列作品也深受大众欢迎。2014年暑期,故宫推出了“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系列图片,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继“雍正萌萌哒”之后,故宫再度发力,推出动态版《雍正行乐图》,在《雍正行乐图》走红之后,故宫又推出《皇帝的一天》iPad应用,可爱的卡通形象和丰富的交互体验让人眼前一亮。与此同时,故宫还推出了以《十二美人图》为原型的动画——“雍正的女神们动起来啦”……

001aa0d114e912cf480b08

12672532_773348

北京故宫公仔

001aa0d114e912cf499030

北京故宫手机壳

  3、三星堆“误入”卖萌路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一直以来都是走“高大上”的路线。在衍生品方面,一如那青铜面具一样,留给大众的是严肃而刻板的印象。此次推出Q版面具饼干,不少人觉得挺意外。其实,该产品的出现也“纯属巧合”。

23673212

  该款饼干的创意者、三星堆博物馆工作人员朱丹丹告诉记者,她并非设计部的工作人员,只是自己闹着玩,“去年的时候,在家打算做饼干,觉得面具的特点鲜明,所以就做了几块”。她把烤出来的饼干拍照放在微博上,不少朋友觉得很Q、很好玩。后来,她与博物馆沟通,馆方觉得创意不错,便开始筹划了。面具饼干在今年5月已经申请了专利,产品正在制作中。

  三星堆博物馆也朝着“卖萌路”越走越近。此前三星堆的衍生品主要是青铜面具的仿制品,价格动辄两三千。没想到,一向远离普通人的面具,竟然做成了四种不同颜色和口味的饼干,那张严肃的脸瞬间“萌萌哒”。

  4、大英博物馆:小黄鸭遇上斯芬克司

  英国文化往往给人一种正统古板的感觉,大英博物馆也理应如此,不过实际上大英博物馆“卖萌”同样有一套。 

  小黄鸭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可能国人不甚了解。英国家庭的浴缸里,往往漂着几只橡皮小黄鸭,它因此成为承载英国人童年记忆的符号。1970年歌手吉姆•汉森创作了一首流行歌曲《小黄鸭》,小黄鸭从此成为一种流行文化元素。

p9830253

p8507969

  大英博物馆纪念品商店里,英国自有的文化也不能落下,于是便有了身披各国特色服饰的小黄鸭。大英博物馆的纪念品商店最近推出了一套小黄鸭纪念品,萌萌的鸭子们或装扮成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斯芬克司、或身披古罗马战士或者维京海盗的铠甲、或头戴印第安人的羽毛头饰。通过深得英国人喜爱的小黄鸭,来展示大英博物馆包罗万象的收藏品。

  5、卢浮宫:蒙娜丽莎抱考拉

  卢浮宫的艺术品位在世界各大博物馆里是出了名的,因此卢浮宫的纪念品也都颇具艺术范儿。而作为卢浮宫三大镇馆之宝之一的蒙娜丽莎,则是在纪念品商店中出镜率最高的。
  按照卢浮宫纪念品商店提供的信息,最畅销的蒙娜丽莎纪念品是以此为封面的卢浮宫导览。当然法国人一定不会把所有的蒙娜丽莎都以千篇一律的面貌呈现在游客面前,于是在卢浮宫的纪念品商店里,蒙娜丽莎也屡屡“变身”,融入到各种纪念品中,魔方、七巧板、马克杯等等都能见到蒙娜丽莎的影子。而其中最“萌”的一件纪念品,则是面向儿童读者的一本卢浮宫导览。在这本导览的封面上,蒙娜丽莎的怀里多了一只蓝色的考拉,这只考拉正准备畅游卢浮宫,蒙娜丽莎则将为小考拉充当向导。

  6、大都会博物馆:蓝色河马圆滚滚

  相比前两家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可能要正经一些,这倒是与美国人不羁的天性背道而驰。纵览大都会博物馆的纪念品商店,商品要么展现艺术、要么力求实用,算得上“萌”的商品并不多,反倒是一件埃及蓝色河马陶器的复制品做得惟妙惟肖、憨态可掬,圆滚滚的外形颇为引人注目。这只蓝色河马是大都会博物馆古埃及艺术品收藏的缩影。除开罗之外,这里聚集着世界上最多的古埃及艺术品,大约3.6万件展品包括了历史文物、文化遗产等等,从旧石器时代到古罗马时期都有。

20130823100038_45450

  值得一提的是,这件蓝色河马陶器的复制品不但在大都会博物馆有售,在卢浮宫的纪念品商店中也能见到一模一样的商品,只是法国人别出心裁地增加了一款全身为亮银色的产品。而在大英博物馆,这只憨态可掬的河马以更加圆润、五短身材的萌样外形等着游客们“领走”。

  7、大英博物馆 主题展览推主题萌物

  如果说这是为了“卖萌”而“卖萌”,未免太小瞧这三大博物馆。实际上,严肃正经的博物馆之所以推出各种萌物纪念品,更多地是为了缩短展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以一种更轻松、亲切的方式把馆藏内容展现给观众。

  如大英博物馆出售的纪念品,往往会随着馆内推出特定的主题展览而做出调整,新增一些与主题展览有关的商品。大英博物馆曾举办以中国明代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展览,为了配合展览,推出了大量的中国文化主题纪念品。其中中国游客最熟悉的,是一副完整的麻将牌,“国技”不但走向了世界,而且登上了大英博物馆的大雅之堂。代表中国的龙的形象同样不可或缺,但英国人显然把中国龙与欧洲神话中“龙”的形象混淆了——这只龙虽然身子与传统的中国龙颇为相似,但多了一双翅膀,而这正来自于欧洲神话中“龙”的形象。这种东西方结合的纪念品还有不少,如用中国古代人物形象做棋子的国际象棋等。而最能体现大英博物馆在纪念品中传播知识的初衷的,是一只可爱的长颈鹿玩偶,这只长颈鹿被列入中国文化主题纪念品的行列,是因为在主题展览中提到,长颈鹿等非洲动物正是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的。

  8、大都会博物馆 孩子们有了看得懂的卡通导览

  大都会博物馆同样重视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博物馆是儿童最好的学习场所之一,而儿童参观大都会博物馆这样的文化殿堂的感受,显然与成人大不相同。因此,大都会博物馆专门为带孩子们来参观的家庭准备了“家庭导览”。导览设计得颇具童趣却又不失准确,目标读者便是孩子们。导览以卡通画为主,即便是识字不多的儿童也能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展区,附上的地图则能帮助父母以最快的速度把孩子带到想去的展区。

  9、移动应用和游戏带你“玩转”博物馆

  博物馆是传播文化的场所,当然这种传播不局限于展出。大都会博物馆会定期举办与馆内展品相关的公开讲座,或者根据近期举办的主题展览的情况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来讲课。此外,大都会博物馆的网站会时常发布与藏品有关的纪录短片和互动节目,同时还有各种移动应用和互动游戏,通过猜谜、卡牌等一系列简单的小游戏,把相关内容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呈现。

  纽约MoMA博物馆导览还附带语音讲解,提供中文服务。此外,还能分享藏品并编辑相关感想发送到社交网站上。

  大英博物馆的展外活动同样精彩。博物馆每天都会选出一部分藏品,观众可以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对其进行把玩与鉴赏,零距离接触馆内藏品。在学术领域,博物馆与一些大学合作开设选修课程,一些课程还可以计入学分。博物馆还与剑桥大学ESOL考试中心合作设立了特别的学习项目,供新移民学习英国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