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中的艺术之光,盘点欧洲五大灯光节
灯光节(英文称Light Festival、Light Art Festival等)在欧洲是一项较为成熟的、结合了艺术与科技的文化活动。每年,灯光节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前往举办地参观。一般而言,灯光节举办地的地标性建筑、景观都会被灯光“点亮”。今年10月,柏林灯光节刚刚落下帷幕,也获得了较多好评。
近年,中国也开始有灯光节出现,如广州国际灯光节等大型活动,这些灯光节或许口碑尚可,但却仍未形成类似欧洲灯光节的品牌效应。
欧洲灯光节中的艺术家,既有本土艺术家,也有很多闻名国际艺术界的装置、灯光艺术家;同时,欧洲灯光节的举办城市或举办方式也各有特点,比如阿姆斯特丹灯光节可以让游客一边泛舟一边欣赏,柏林灯光节是以灯光“唤醒”了老建筑,卢米埃尔灯光节则是从小城市走出、走进大城市伦敦的活动,里昂灯光节是“改造”了当地居民点燃蜡烛祈祷的传统节日。但,这些独特的理念,在中国都能够找到原型,比如泛舟赏灯、传统民俗文化“灯会”……中国地大物博、历史久远,其实有许多可以挖掘的、不同于欧洲灯光节的举办方式,只是一方面灯光节这种文化活动还未走入大众视线,另一方面,对于其“独特性”的发掘,也值得下一番功夫。
本文将通过盘点欧洲五个比较知名的灯光节,一览欧洲灯光节的不同之处,或许对中国灯光节的举办,能够有一些启示。
1、布拉格:3D体验+细致规划
布拉格灯光节(SIGNAL festival,又译布拉格灯光讯号节)是一个年轻的灯光节,今年是第4年举办。虽然举办时间短,但是它在规划方面却十分细致,在创意方面也十分有趣。在布拉格灯光节官方网站上,列举了近20条游客注意事项,同时,布拉格灯光节还会向游客提供3D眼镜。
布拉格灯光节引入了很多灯光装置作品,让整个节日变得更加多元。近年参加布拉格灯光节的艺术家也有很多,如詹·勒温(Jen Lewin)、迈克尔·席玛拉(Michal Cimala)等。灯光节上,凯特林德·布朗(Caitlind Brown)和韦恩·加勒特(Wayne Garrett)设计的互动灯光装置《云》(CLOUD)广受好评,这件作品之后又参加了卢米埃尔灯光节。
凯特林德·布朗和韦恩·加勒特 云
Nina Sulin&Natalija R. Crncec在布拉格灯光节上的作品
2、阿姆斯特丹:水上的光影斑驳
或许,阿姆斯特丹灯光节(Amsterdam Light Festival)是唯一一个能够让游客在船上徜徉、体验艺术的灯光节。阿姆斯特丹灯光节在冬天拉开帷幕,一般在11月至12月开始,来年的1月结束,时间持续近两个月。灯光节既有步行路线,又有独特的乘舟路线。夜间,在船上,游客能够看到被灯光装点的河畔建筑,“航行”中提供的咖啡,则能够驱散冬日的寒冷。
水上的游览,正是阿姆斯特丹灯光节的与众不同之处,也是许多艺术家可以借此发挥之处。比如Katja Galyuk / City+Light设计的《勇猛号》(Intrepid)即是在水中放置的灯光装置,暗示着荷兰辉煌的航海历史;萨斯基亚·豪根顿(Saskia Hoogendoorn)和 李维·特灵尕·威南(Lieuwe Martijn Wijnands)的《178个瓶子,一则讯息》(178 Bottles,1 Message),是一个爱心形状的装置。
萨斯基亚·豪根顿和李维·特灵尕·威南178个瓶子,一则讯息
3、里昂:传统借力科技获得新生
每年的12月8日,是里昂的宗教节日灯光节的开始,节日一般持续4天。节日里,里昂家家户户的居民都会燃上一些蜡烛,摆放在自己家的窗前或是街道上,在冬天来临之际,增添了一丝温暖。一般认为,这个节日源于黑死病肆虐时期,当时人们认为圣母玛利亚会保护他们免于瘟疫,于是点燃了蜡烛祈祷。
如今的里昂灯光节(Fête des Lumières)即是源于这个古老的传统。里昂灯光节的举办日期仍在12月8日,也同样持续4天,但在点燃蜡烛之余,当地主办方又运用高科技手段,增加了大型的灯光项目。一个传统的节日找到了新生,成为了高科技与艺术的盛宴。2015年里昂灯光节因为一系列法国恐怖袭击事件而停办,但所有作品将顺延至2016年。
历年里昂灯光节都有着优秀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比如丹尼尔·克尼佩尔(Daniel Knipper)的《致敬》(Regards)即是搭建在里昂富维耶山上的大型装置,在夜间,展现出波提切利、马蒂斯、拉·图尔等艺术大师画中人物的双眼。
丹尼尔·克尼佩尔 致敬
4、柏林:以灯光唤醒古老的建筑
柏林灯光节(Berlin Festival of Lights)创始于2005年,由灯光设计师安德烈亚斯·伯尔克(Andreas Boehlke)和节庆公司的布莱特·灿德尔(Birgit Zander)创办。柏林灯光节一般在每年十月举办。灯光节期间,柏林的地标性建筑和区域会被灯光点亮,包括波茨坦广场、柏林大教堂、勃兰登堡门等地。其中,勃兰登堡门更是每年灯光节中艺术家进行创作的重要地标,每年都被灯光“穿上”不同的“衣裳”。灯光节官方网站会贴心地登出“照明地图”,方便游客出行。古老的建筑加之高科技的投影技术,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参观。
柏林灯光节不仅仅吸引了游客,也吸引了许多艺术家的目光。比如,著名的灯光艺术工作室——投影工作室(The Projection Studio)就曾为柏林灯光节做设计,工作室中的罗斯·艾什顿(Ross Ashton)和凯伦·默尼德(Karen Monid)还参与了刚刚落下帷幕的2016年柏林灯光节,照亮了尼古拉教堂。此外,德国本土的设计师也热衷于在灯光节上一展身手,如柏林设计师吉多·玛丽亚·克雷奇默尔(Guido Maria Kretschmer)用投影表演将柏林老市政厅“包裹”住。
柏林灯光节上的勃兰登堡门
柏林灯光节上的勃兰登堡门
5、卢米埃尔灯光节:英国最大的灯光“巡展”
卢米埃尔灯光节(Lumiere Light Festival)于2009年在英国杜伦首次举办,之后又“巡展”至英国多地,2016年来到了伦敦。卢米埃尔灯光节是英国最大的灯光节,其“巡展”的方式,让英国多地的居民和游客都能够有机会一赏灯光节的魅力。卢米埃尔灯光节由英国创意公司Artichoke主办,这一公司常与艺术家合作,在公共空间中进行一些艺术项目,不久前,为纪念伦敦大火而在泰晤士河畔焚烧模型的计划,即是由这个公司主办的。
卢米埃尔灯光节同样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艺术家。此前,著名艺术家珍妮特·艾克曼(Janet Echelman)将她运用特殊的材质编织,并能够在夜间发光的“巨网”(《1.8》)带到了伦敦;艺术家贝内代托·布法利洛(Benedetto Bufalino)和贝努瓦·德塞耶(Benoit Deseille)将伦敦标志性的红色电话亭变成了发光的水族箱;法国艺术团队Portépar le vent创作了发光的“飞鱼”,它们在天空翱翔,将整个伦敦装点得如同梦境一般。
卢米埃尔灯光节上的“飞鱼”
卢米埃尔灯光节上的“飞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