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一把雨伞,有时候会妨碍我们的视线。轻者可能会磕碰到路人的雨伞,重者也许会导致交通事故。如果把雨伞设计成全透明的,视线是开阔了,但遮阳的效果也打了折扣。如果做成下部分半透明,往上看的需求又怎么解决呢?
近日,一项关于小米智能雨伞的专利曝光。在这项 8 月份申请的专利中,雨伞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每片扇叶边缘处都安置了一个摄像头,用来采集人的视线。雨伞的伞面由透明和不透明布组成,当视线与某一个伞面交叉,控制模块将生成指令,减少不透明伞布对透明伞布的遮挡。这样雨伞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视线来调整每一片扇叶的透明度,保证不论往哪个方向看,也不会阻挡他们的视线。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雨伞更大的痛点在于只能遮住上半身,而无法保证下身与鞋的干爽,那么有了这项专利,以后是不是可以把雨伞做得长一些,让使用者被保护得更多,与此同时也不会对视线产生影响?不过,如果一把伞有八个伞叶,装置 8 个摄像头是否会让雨伞重量提升,价格升高,从而导致用户接受度降低呢?下雨天或太阳天「视线被遮挡」这个痛点,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能够解决?